第八十六章 望乡台(2 / 2)
她见张欢对她微笑,脸上一红,默默点点头,脸红的原因是想到刚才书生将她当成张欢的眷侣,点头自然是对张欢以骂这种另类的方式将书生点醒表示赞同。
书生沉思反省过后,郑重说道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多谢张兄弟了!”
张欢爱理不理道:“知道就好!”
杨伟知道张欢见到对方能够登上登天梯,决计不凡,想要拉拢对方,但是张欢刚骂完对方,不好说话,他只能代张欢问道:“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?”
书生道:“多谢老哥抬爱,下问贱名,小生陈逸飞。”
张欢听到书生又变成书生的口吻,极为不耐烦,他摆出年长者的模样,语重心长道:“逸飞啊,收起你那穷酸书生样,莫要显摆风骚,我们都是俗人,听不懂啊!”
书生想到刚才被张欢怒骂打击,作为书生所应有的忠、孝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全无,他无颜再做书生,急忙改口道:“我叫陈逸飞。”
张欢听了点头道:“这就对了,不要拽文嚼字,老子要是拽起文来,你还差的远呢!”
周柔听了不敢苟同,心想,“人家爱怎么说话,就怎么说话,这你也管?再说了人家这么说我听着就挺好听的啊!就你还拽起文来别人差的远,谁信啊!”
杨伟却是深信的,杨伟看过张欢的生死簿,知道张欢生前虽然不学无术,但是人家文采却是极好的,学起文化来,一点便透。
说也奇怪,似乎不学无术的人,大多头脑灵活好用,要么字些的漂亮,要么文采极好,要么是其他方面超过常人,这种人若是用起心来,大多成就非凡。
杨伟可是记得,在开派大会时借用张欢的诗取得的非凡效果,他对张欢的话可是深信不疑的。
一行人边前行边闲聊,周柔问及陈逸飞与小倩相识相知的经过,对方一一回答,且涛涛不绝。
张欢听着心酸,也不插话,心中想着“我的,我的,本来是我的!”
若是能够捂住耳朵,不使周柔有其它想法,他肯定会捂住的,可是不能啊!陈逸飞的声音不断传来,只能使他听了更加心酸。
一行人停下脚步,因前方有台,上宽下窄,面如弓背,背如弓弦平列,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,两侧尽是刀山剑树。
在刀山剑树旁便是深崖,十分险峻,而在石台下有一小湖,清澈无波,却又难以见底。
“这便是望乡台了。”杨伟解释道,“站在望乡台上可以看到生前的故乡。”
就见人们一个个满怀激动地上去,一个个又十分沮丧地下来,想来是在投胎抹去记忆前,为能再看一眼故乡而激动,但是看到生前的故乡后,更加伤感。
突然有一人十分激动,朝着小湖跳了下去,张欢不解,问道:“这是为何?”
杨伟道:“小湖是故乡场景的显现,虽是幻境,但让人觉得十分真实,有的人难以抛却生前事、生前人,宁愿跳下去,永溺幻境中,就好像人做了美梦不愿醒来一般,这样对当事者或许也是一种圆满的解脱。”
杨伟说的虽然好听,但是在张欢听了却觉有些残忍,也对跳下去的人感到同情,幻境毕竟是幻境,梦仍旧是梦,如此沉迷梦中,也太不知进取。
他紧接着又想到天理不公来,人已死,心已伤,何必再弄这愚弄人的假象?这不是人死分尸,心伤再刺刃吗?
张欢思维独特,才会有此想,天界大能立此台本意是好的,满足投胎的人再看最后一眼故乡的愿望,但在张欢的眼里却是另一个意思。
杨伟问道:“你们谁先上台一观?”
周柔问道:“可以不去吗?”
杨伟疑惑,能够在投胎前再看一眼故乡,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,不知周柔为何会不如问,说道:“可以,但不知周姑娘为何不再看一眼乡土?”
周柔垂头,泪水隐含,哽咽道:“我……自幼无父无母,师父游历时见我孤苦伶仃,将我收养,并传授我技艺。
师父生前因我受难,我随着她老人家前来冥界,师父她老人家已经魂消魄散,人间的故乡因当时年幼,不曾记得,也无眷恋。”
张欢不知周柔生前的经历,也不曾打听,但他猜测肯定是心酸悲苦的过程,怕引起周柔伤感,故此从未问过。
现在周柔短短几句解释,包含太多,隐瞒太多,果真如同他猜想。
张欢没有开口,怕周柔更加伤感,他自己也会为美人的伤感而心酸。